圖:楊潤雄表示,除了推廣香港特色以外,把文化藝術產業化也是業界追求目標之一。\大公報記者蔡文豪攝
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日前接受《大公報》訪問時表示,作為新成立的部門,同時肩負多個政策範疇,最重要的使命,是按照《十四五規劃綱要》,讓香港加快發展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,鞏固香港在國際藝術品市場的地位,以及促進文化藝術創意產業化的發展。
近日新冠疫情升溫,要限制大型體育活動參賽人數,入境隔離措施放寬暫未有期,旅遊業繼續冰封。楊潤雄一再強調,為免給醫療系統帶來壓力,「平衡」二字很重要,期望業界和市民理解。\大公報記者 賴振雄
楊潤雄表示,上任後的工作重點之一,要從政府架構層面加強對文化體育旅遊的總體統籌和協作,與不同政策局合作,將文化體育和旅遊的政策和項目橫向融合,發揮協作潛能。
「香港早已不再是文化沙漠」
文化體育及旅遊局是新成立的部門,根據局方網頁「政策範疇」介紹,該局的使命,是加快讓香港發展成為「十四五」規劃下的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。楊潤雄在訪問中,仔細解釋如何做得到,「香港以中國文化作為基礎,但過往歷史背景,香港同時接收很多西方文化,令香港成為中外文化接點,透過香港演繹方式,將偉大的中國文化介紹給全世界,同時也希望將海外的文化,透過香港帶入內地。」
香港過去被標籤為「文化沙漠」,對此,楊潤雄說絕不認同,「特區政府多年來投放不少資源發展文化藝術,香港早已不再是『文化沙漠』,你去文化中心看看,每一日有多少活動?香港現在多少間博物館?有多少恆常展覽?早幾天開幕的敦煌展覽,還有『八大.尋龍記』恐龍展,有很多已經在發生,客觀地去看,『文化沙漠』並不是事實!」
他又舉例,位於西九文化區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,已成為香港地標,讓香港得以傳承國家文化發展。楊潤雄深信,只要結合香港獨有的文化,必定可以「說好香港故事」,促進文化藝術創意產業化的發展。
「例如一套話劇,可不可以拍一套戲呢?一本漫畫,可不可以變成一套小說?一部電影最後又是否可以變成一套話劇?」他強調,香港擁有深厚的底子,只要找到適合的方法推動,必定可以將香港特色推銷出去。
推廣以外,把文化藝術產業化也是業界追求目標之一。楊潤雄認為,早在疫情前,不少藝術團體已前往大灣區內地城市發展,成功將業務產業化,電視及電影也有很多合拍片,下一步如何推陳出新,市民可以拭目以待,「正在播映的《白色強人2》,以及一些近期上畫的電影,也是內地資金(有份投資);音樂方面,早前電視播映的《聲生不息》,全部也是香港與內地公司的合作項目,疫情之下仍然繼續進行,氣氛也很好。」
疫下助文體界渡過難關
文化藝術以外,體育和旅遊也是楊潤雄負責的政策範疇。面對確診數字持續上升,政府近日提出,大型體育活動限制不多於500人參加,香港田徑總會主辦的十公里錦標賽取消,今年的維港渡海泳隨時停辦,業界十分不滿;旅遊業界在疫情之下進入「冰河時期」,如何協助業界捱過低谷,也是另一重大難題。
楊潤雄回應,大型體育活動動輒有千人參與,健兒也不戴口罩,一旦爆發大規模感染,對醫療系統帶來壓力,所以考慮整體平衡後,唯有要求主辦單位減少參賽人數,「從文體界角度,當然會很失望,但大家也要明白,為了香港長遠利益,萬一出現大規模爆發,無論對人命(傷亡),對整個醫療系統,對其他經濟活動,也一定有影響。」
他強調,政府會視乎不同體育活動情況,作出不同的決定,部分賽事的觀賞人數雖然較多,但由於人人也戴口罩,感染風險跟參賽者除下口罩,不可相提並論,「以即將在11月舉行的七人欖球賽為例,政府要求參賽球員閉環式管理,達至風險可控,觀賞人數方面,可以較為寬鬆一點;至於年底舉行的渣打馬拉松,仍要視乎屆時疫情發展,目前言之尚早。」